九个很强很实用的DeepSeek提示词
一、场景化需求描述
提示词公式:
我要做[目标],给[受众]使用,希望达到[效果],但担心[问题]...
示例:
'我要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分析报告,给公司高管阅读,希望突出技术差异化和成本优势,但担心专业术语太多导致理解困难'
原理:通过真实场景和具体需求描述,激活模型的推理能力而非机械执行指令,输出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。
二、强制通俗化指令
核心指令:
说人话` 或使用详细规范:
'请用以下规范输出:语言平实直述,使用具体案例,禁用抽象概念,技术术语需附带解释,段落不超过5行...'
效果:将晦涩的技术语言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表达,适合科普内容或跨领域沟通。
三、深度思考激活
三件套指令:
1. 请进行至少10轮批判性思考后再回答
2. 请从反面论证你的结论至少10次
3. 请对回答进行多维度复盘并优化
应用场景:商业分析、学术论证等需要深度逻辑推演的任务,可延长模型思考时间至20秒,提升答案严谨性。
四、**文风迁移指令
模板:
模仿[作家/文体]风格,撰写关于[主题]的[文体类型]
案例:
'模仿鲁迅杂文风格,撰写一篇批判AI伦理问题的评论'
扩展:支持古典文体(如汉赋、骈文)和现代作家(如刘润、莫言),相似度可达80%。
五、角色锚定法
结构:
作为[专业角色],请基于[理论/方法]完成[任务]
示例:
'作为GTD认证时间管理教练,请用《深度工作》四象限法设计跨国团队协作方案'
优势:通过身份标签激活特定知识图谱,提升方案的专业性和落地性。
六、结构化任务分解
指令设计:
将[复杂任务]拆分为[数量]个步骤,并说明各步骤的关键指标
实例:
'将'优化公司年度预算流程’拆分为5个阶段,标注每个阶段所需工具和风险点'
原理:符合组块化记忆理论,降低认知负荷。
七、可视化驱动生成
提示词:
用时区热力图/甘特图/流程图形式呈现[内容],并附文字说明
应用:
'用甘特图展示产品开发周期,标注各节点负责人和交付物'
价值:利用图优效应增强信息传递效率。
八、约束条件设定
模板:
在[时间/资源]限制下,设计满足[条件]的方案
示例:
'在每日可用2小时的情况下,制定Python机器学习进阶计划,需包含实战项目'
作用: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边界条件,提升方案可行性。
九、跨模型对比指令
高阶用法:
对比分析DeepSeek与[其他模型]在[领域]的优劣,需引用技术白皮书数据
输出:
可获得混合专家架构(MoE)、多头潜在注意力(MLA)等技术路线的专业对比。
通过上述技巧,用户可显著提升与DeepSeek的交互效率。更多实战案例可参考清华大学《DeepSeek赋能职场应用指南》及CSDN的深度解析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